close

  創新體制機制是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壯大的動力。新型研發機構在產生髮展過程中,結合自身特征,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合作機制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實踐,突破傳統國有科研機構機制體制束縛,充分迎合市場需求,充分利用產學研合作,加速創新人才集聚,完善創新載體功能,釋放創新活力,成功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成為新時期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尖兵連”。
  多元化的組建模式
  新型研發機構的投資和建設主體不僅僅限於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社會組織、產業聯盟甚至創投基金等不同類型的單位也能成為科研機構的“主人”。通過建設主體獨立創辦或以多種搭配組合共建新型研發機構,造就了其組建模式多樣化的顯著特征。據初步統計,當前我省各類新型研發機構122家,比傳統科研機構少59家,廣泛分佈在全省各個地市,其中九成集中在珠三角地區。根據組建模式的不同,可將新型研發機構大致分為三類:一是院校與政府共建型,是指一個或多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與政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是目前最主要的類型,占74%,典型機構包括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華中科技大學東莞工研院。二是院校與企業共建型,是指一個或多個高等學院、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數量也不在少數,占9%,典型機構有廣東省溫氏集團研究院、廣天機電工業研究院等。三是企業自建型,是指由企業或其他單位自行籌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約占17%,典型機構有深圳光啟研究院、深圳TCL工業研究院、珠海格力節能環保製冷技術研究中心等。
  企業化的管理機制
  有別於傳統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採用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創新機制都與眾不同,更趨向於市場化、企業化、人性化。新型研發機構跳出了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參照企業管理的體制機制,不斷創新科研機構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決策機制和人員編製,形成鮮明的特征。在管理模式上,運行機制既像企業,又像事業單位;既像研究機構,又像大學,形成體制上的“四不像”,但卻出色地扮演了促成科研成果產業化的“紅娘”。如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通過“四不像”的管理模式,擺脫了“政府是投入主體,領導是基本觀眾,得獎是主要目的,倉庫是最終歸宿”的傳統發展模式,實現了科研機構體制和機制的全面創新。在決策機制上,普遍採用理事會領導下的院(所)長負責制度,實現“投管分離”。理事會通常由建設出資方,如政府、大學、科研機構或企業多方共同組成,負責決策和監督,院長負責執行,對外行使法人權利,對內負責研究院的日常運行管理。在人員編製上,部分新型研發機構雖然是“事業單位”,但不定編、不定人,甚至沒有財政事業撥款,對研究人員一般採用聘用制;即使有“事業編製”也不具體對應到個人,而是統籌使用。
  市場化的激勵機制
  新型研發機構普遍按照企業化管理方式運作,採用了合同制、匿薪制、動態考核、末位淘汰等管理制度,打破了傳統研發機構固有的“鐵飯碗”薪酬制度。在薪酬機制上,按照市場上的薪酬水平吸引國內外高端創新人才,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研發的積極性,如深圳光啟研究院科研團隊的薪酬水平基本與國外同類人員的待遇看齊。在用人機制上打破常規,“不以年齡論資歷,不以學位論英雄”,大膽任用具有創新膽識和創新能力的年輕人,激發年輕人的創新意識和創事業的雄心。如在華大基因研究院,17歲的高二學生就能擔當研發經費達500萬元的項目組長,21歲的大三學生就以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
  一體化的創新機制
  新型研發機構從誕生開始就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具有非常明確的創新目標和研發導向,形成了政產學研資一體化、創新創業創富一體化、研究開發產業一體化的三個“一體化”創新機制。這種創新機制實現了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緊密融合,突破了傳統創新鏈條各個環節獨立性強、容易“斷鏈”的弊端,從根本上解決了經濟與科技“兩張皮”的問題。在合作機制上,充分利用政產學研資合作,面向產業發展,背靠創新資源,引入金融資本,建立了“政策+創新+產業基金+VC和PE”的新機制,為科技成果的快速產業化提供全方位服務與支撐,大幅提高了科研成果轉化效率。在創新意識上,堅持“創新是根本,創業是目標,創富是動力”。論文、專利等不再是創新機構績效評價的唯一指標,催生新興產業、創造社會財富才是創新團隊追求的最終目標。在創新鏈條上,建立了融合“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化應用-企業孵化”於一體的科技創新鏈條,採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產業發展結合的“三發”研發模式,同步研發、逆向創新、交叉融合開發等新型創新理念貫穿在整個創新管理工作中,保證了科技成果產業化整個鏈條的通暢以及產業發展對科研的反哺。
  突破了單一的事業單位體制局限
  在科技與經濟“兩張皮”格局難以打破的情況下,新型研發機構在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三者之間開拓了一片新的空間,走出了原有事業體制的局限。從單位性質看,新型研發機構除了給事業單位賦予新生命外,各類民辦非企業、企業等多種單位性質機構蓬勃發展,成為能與傳統科研機構比肩的新型研發組織群落。
  探索了市場化現代機構運行機制
  新型研發機構把市場作為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力量,不斷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有效促進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如東莞中科院雲計算育成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創新為動力,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為自身發展目標,遵循“院市搭台、企業參與、資本動作、市場運營”的創新機制,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中心主任負責制,中心匯聚了中科院計算所、遙感所、電子所、自動化所、軟件所、聲學所、網絡信息中心等相關研究單位共同參建,併成立國雲科技、廣東中科遙感等公司將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一大批在雲計算領域的科技人才、技術成果、設備設施等核心科技創新資源在東莞彙集,形成了集雲計算研發、創新、運營、產業育成一體的研發基地。
  激發了高校和研發機構的創新活力
  新型研發機構的培育發展,做大了創新主體的增量部分,形成自主創新的新生力量。同時,這些機構起到重要的輻射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激發了傳統高校院所的創新活力,帶動盤活了省內外的創新資源。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建立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型研發組織平臺,將其自身技術優勢和人才儲備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了存量科技資源與市場需求的有效結合。如中科院針對地區的產業特色和技術需求,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揭陽等地分別建立了十餘家新型研發機構,以科技創新帶動當地的創新熱潮和產業發展。此外,通過東莞上海高校產學研合作中心、深港產學研基地、深圳虛擬大學園等新型創新平臺的構建,廣泛吸引了國內外創新資源到廣東開展產學研合作。
  ■鏈接
  佛山中國科學院產業技術研究院(佛山育成中心)的雙向科技創新發展模式  (原標題:新型研發機構牽引科技體制深化改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y79uycl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